当前位置 . . . . 首页
李俊龙教授谈“证”与“病”

    病人看病,总会问大夫自己到底得的是什么病。到了中医大夫这里,就会对病人说一些类似“肝阳上亢”、“肝肾两虚”之类的词语,不少病人表示听不懂,希望大夫告诉自己到底是哪个器官出了问题,或者到底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。更多的人在看中医的时候只是简单地对大夫说“我感冒了”、“我血压高”、“我血糖高”……以为这样大夫就知道怎么开方了。平心堂专家李俊龙教授说,这是大家习惯了西医对疾病的分类方式,事实上,中医治病主要是按证来分类的,而不是按病来分类的,不管你得的是高血压、糖尿病还是癌症,只要“证”是一样的,那么治法就是一样的。当然,中医也有病名,如痢疾、中风等,并且内外妇儿等科病名多达千种以上。
    李教授举例说,前几天,媒体报道了一个粘多糖存贮症的“罕见病”小患者,这个孩子2000年出生时很健康。可是从1岁多起不停地进医院:1岁多的时候做疝气手术;3岁时左侧鞘膜积液,又做了一次手术;4岁时摔倒,左侧额颞硬膜外血肿住院,又因为手和脊柱弯曲就医,诊断是“多关节挛缩”;5岁的时候发现远视;7岁上学后,身高增长缓慢,到了9岁才1.05米。10年之后,他终于被确诊为粘多糖储积症,这种病是由于体内细胞缺乏分解粘多糖所需的特定酶,导致粘多糖渐渐堆积到细胞、结缔组织与许多器官而引起器官的功能障碍。开始治疗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,否则会造成智力障碍、骨骼病变等不可逆的改变。一个病的诊断耗费了10年之久,因为找不出病因,于是便无法治疗。那么,这样的“罕见病”中医是怎么看的呢?李教授说,从这个小患者的病史、症状等所有的表现来看,属于中医的“小儿五迟五软”。中医不管患者是粘多糖多了还是什么多了,是缺这个酶还是缺那个酶,总之是发育迟缓,所以统统叫“小儿五迟五软”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人类发现的疾病越来越多。但在中医看来,这只是病名越来越多,并不等于这个病现在才有。虽然中医没有记载这个病名,但却记录了这个病的表现——证候。中国人对于证候的记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。比如小儿五迟五软,从《黄帝内经》到《金匮要略》,到《诸病源候论》到《医宗金鉴》,都详细记载了这个证候,认为它病位在肾,是元气不生发所致。在“五迟五软”这个证候里,小患者可以表现为出齿迟缓,或站立无力,或行走不稳,或言语不清,或生发缓慢,这些表现可能不严重,也可能严重到上面提到的这个小患者的程度。每种情况都可能是西医的一个“病”,但在中医里,属于相同的“证”。
    这在中医有一个专业术语:异病同治。“异”的是“病”,“同”的是“证”。

 

 

 

李俊龙教授简介及应诊时间:

zhuanjia.php?action=detail&id=89&cid=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