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来了,今夏的天气有点怪,往常总说“二、八月乱穿衣”,是说在每年阳历三、四月和九、十月间,春秋两季气候多变,人们的穿衣薄厚各异,五花八门。如今已然入夏,马上就到“六一”,可是看看北京的大街小巷,人们的着装依然是各色各样,差异颇大:有清爽的短袖、飘逸的裙装,也有厚重的长衣长裤,体弱者还离不开外衣、坎肩或毛背心。
早晚凉,中午热;雨后凉,风后燥,这正是今夏的气候特点。依据《黄帝内经》的推算,今夏的气候是“天政布,凉乃行,燥热交合,燥极而泽,民病寒热”,就是说今年上半年,至七月底以前,是阳明燥金之气(今年的司天之气,即“天政”)在“主持工作”,阳明燥金原本是秋天的气运,以凉爽和干燥为主,这就使今夏的气候带上了秋天的特点,天气不热反凉,凉热交替,燥雨互现,忽冷忽热。当您在晨间散步,每有清风刮过,听着树叶飒飒作响,真的令人有几分“秋意”。
夏天来了,往年已很少见到感冒患者,可是近来在门诊中却经常见到,多是发烧伴有腹泻,而且以小儿和青少年为主。这个病的起因,虽然不能排除流感病毒的变异混杂浸染,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,就是人们——尤其是年轻人不能依天气的变化进行自身的调整。人们常说“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”,中医也常讲“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本来到了夏天,气血都充盈于外,就象夏天的草木,叶茂花繁,营养被充分调动出来,用于外在的繁盛,内里必然“兵力空虚”,给了病毒细菌乘虚而入的机会,如果再不能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,一旦受凉,发烧腹泻就在所难免了。
夏天来了,一到夏天,人们多习惯“贪凉”。现在人们生活改善了,空调、冰箱家家必备,过度地吹空调、吃冷食,反倒会抑制了体内积热的发散,原先通过出汗,不仅可以自然地调节自身的寒热,还有利于体内积存废物的排出,如今主动的自调机能被外界非正常的环境所抑制,顺势变成了“违规”(违反自然规律),再遇上气候反常,病毒变异,不少健康人就这样变成了易感者。
夏天来了,今年的夏天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,注意适当调整饮食,年轻人应该如此,老年人更不可忽视。夏天是一年中的火热之季,心气最易受伤。中医在四季养生中揭示的规律就是:春属木,要调肝气;夏属火,要保心气;秋属金,要护肺气;冬属水,要养肾气。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,入夏后心气偏弱,一方面不能着凉,另一方面不能吃得过凉、过饱,除了早晚趁凉散步适当运动外,还可服用些生脉饮(人参、麦冬、五味子)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,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。逆其根,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。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。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。”人与自然,息息相通,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人,我们至今尚未见到,所以只能是顺应自然,这就是养生保健、远离苛疾的“大道”。
夏天来了,每年的夏天都有着相同的特点,也都会发生独特的变化。人们喜爱夏天的葱郁,也就必须接受夏天的火热;人们熟知夏天的常态,也该了解不同年运下的异常。如此面对夏天,夏天就会给我们带来健康、带来欢乐。